找到相关内容1128篇,用时3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社会和谐与宗教承担

    影响。这样一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基督宗教中,而且也广泛地存在于其他宗教中。例如,佛教有所谓“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这五条差不多都可以看作是有关世俗法律和世俗道德...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也就只是一种执行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命令的问题。但是,如果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与我们各宗教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我们各宗教组织投入这项工作,我们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都会因此而遇到极大的甚至难以...

    段德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040885334.html
  • 中国佛教的现代意义

    偷盗、邪淫(或淫)、妄语和饮酒。 (2) “十善”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和邪见。 ...82%,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仅分别占有14%和18%。([1])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贫富悬殊的世界是一个不稳定、安全的世界。贫富不均、强弱不等的格局,一方面使...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2285458.html
  • 佛说盂兰盆经解

    要珍重人身,使他生生世世遭堕落,佛就教他们杀、盗、邪淫、妄语,饮酒,坚持五戒,就可保持人身失,这是做人的原则,故名人乘。如果人们想要生天,享受天乐,佛就教他们修十善业,杀、盗、邪淫...好生曰德”为怀抱,各相残,那么这个世界岂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吗?以是吾佛救世救人的圣意,庶几才能发扬光大。佛子们:我们应该自勉吧!   癸卯年二月十五日纯果写于曼谷本苑佛说盂兰盆经讲解 ...

    纯果法师

    孝亲|盂兰盆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07191290072.html
  • 五戒是良医--妙莲老法师讲述

    妄、酒,就是世间的五伦——仁、义、礼、智、信,杀是仁、盗是义、邪淫是礼、妄语是信、饮酒是智。五戒是保持身造三恶业杀、盗、淫,口造四恶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若再能意造三恶业贪、嗔、痴...福慧。各位啊!听闻佛法要照所教导的来做,否则佛法的利益怎能得到?修行怕苦;你不修不是更苦吗? 第五条:饮酒戒 一、饮酒乱性戒难持 五戒中,杀、盗、淫、妄四重戒是根本戒。至於禁饮酒虽是遮戒,但...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0333191022.html
  • 定光古佛探索

    何氏族谱》记载,何仙姑的父亲何大郎曾任宁化知县,定居在宁化石壁村,后唐天成元年(926年)迁居武平南安岩,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生女何仙姑。何仙姑自幼喜清静、饮酒茹荤、隐遁在南安岩中修真,成为...认为过去世佛是迦叶佛,现在世佛为释迦牟尼,未来世佛为弥勒佛。在三世佛中,崇拜过去世佛的人多,崇拜现在世佛的人最多,而由于未来佛总是能给善男信女以希望,所以崇拜的人也不少。特别是在社会动荡不安、百姓...

    林国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81793777.html
  •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

    妄语、饮酒,是佛教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五戒中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四戒称性戒,是社会普遍承认之罪恶,也是一切大小乘戒律的根本。若犯此四戒,则不得更受大小乘戒者。《宗镜录》卷二十一引天台...差别,因为在家居十在事相上可能也不必要持很多的戒相,而利他、行善的精神,则是在家出家都平等需要的。   小乘戒律只注重“摄律仪戒”,大乘则强调“三聚净戒”,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延寿在   《受菩萨...

    孙劲松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1995094.html
  •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

    邪淫、妄语、饮酒)、“十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瞠恚、邪见)成为这一时期佛教戒律的基本内容。大乘佛教以自利利他、普度众生为目标,...方方面面。在众多的戒条中,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是最基本的,它是佛门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必须遵守的基本戒条。这些戒律,大乘佛教又称之为&...

    洪修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196049.html
  • 北传佛教与中国素食文化:林伯谦

    与世俗人饮酒作乐,佛陀遂又制戒非时食。这是过午食的两个缘起 [12]。另《十诵律》同卷还有上胜比丘虽受乞食法,却每日乞食两份,一份立即食用,一份曝晒石上,明日再吃。如此实在卫生,佛陀于是制戒...〈断酒肉文〉。其中〈断酒肉文〉不是为了宣示自己饮酒食肉,而是以政治力量强制出家众务断酒肉。文章反复殷勤申说,篇幅甚长,兹摘录于下:   弟子萧衍,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官。夫匡正佛法,...

    林伯谦

    北传佛教|中国素食文化|林伯谦

    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52033325625.html